Please wait a minute...

上海视觉

2022 年,第 0卷, 第1期      出版日期:2022-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艺术批评

吴昌硕精神世界解读——笺释吴昌硕旧诗九首

吴昌硕是晚清到民国的跨世纪人物。其一生从平民到艺术大师,颇具传奇色彩。其艺术成就当植根于独特的人生经历。人生磨难锤炼了他的坚韧心志和刚强人格,使他通达了人情世故,也使他在逆境里能始终保有一份豁达的心境,逐渐对超越现实苦难、追求理想境界有更深的觉解。究其精神来源,陶渊明是第一位可采信的历史文化存在。从民国到共和国的百余年来,吴昌硕、陈寅恪们均认陶渊明为中国自由观念的思想元祖。本文认为真正在二十世纪激励了中国知识者独立人格的价值元素,并不千篇一律地源自于西方自由主义,也源于陶渊明式的自由观念,对中国知识阶层有着更久远、更深挚的影响。
PDF (7160KB) 379 RichHTML 379

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明州女子尽封王》编导叙事策略分析

越剧剧目《康王告状》改编自“浙东女子尽封王”的传说,在各越剧团的演绎下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舞台呈现。而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之《明州女子尽封王》修改了部分爱情内容,挖掘出了来源于民间传说融合于家风家训的“施恩不图报”理念和基于现代文化的廉政建设思想,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才子佳人戏”的传统模式,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存在逻辑不严谨、戏曲表达不足而导致的“高潮不高”缺陷。
PDF (7321KB) 347 RichHTML 347
理论研究

铁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进展之一:含氯化物的铁质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综述了近年来含氯化物铁质文物保存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学者们针对氯化物作用下铁质文物的腐蚀劣化过程,通过模拟样品实验、文物样品实验和文物状况调研等方式开展了相对湿度、氧气、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方面的大量研究,确立了相对湿度与铁质文物风险的关联模型,提出了新的铁质文物保存环境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含氯化物铁质文物保存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
PDF (4404KB) 351 RichHTML 351

吐鲁番墓葬出土织锦联珠纹对称图案中人、物组合研究

晋唐时期,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出土的纺织品,时隔千年仍然色泽鲜艳,其上的联珠纹主题图案更是丰富异彩,尤以高鼻深目的胡人与手持器物组合为主,主要有人物牵驼、饮酒、伎乐、狩猎等题材。研究发现,这些纺织图案既有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又与中原文化西传以及传统的对称构图理念有着某种联系。具体而言,联珠纹对称图案中人、物组合的艺术渊源古老而复杂,织锦上的外来因素与联珠纹的传入与发展有关,与萨珊织锦及中亚“萨珊式”织锦商贸传播有关,更与外来物质文化传入以及中华文化对其包容有关。织锦中诸多的汉文化因素也与中原文化西传有关。
PDF (7542KB) 347 RichHTML 347

涉案文物艺术品有据鉴定规范刍议

2021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加强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建设,做好刑事、民事、行政等领域相关鉴定工作。支持文博单位、社会力量探索成立文物鉴定机构,提供公益性咨询和经营性活动相结合的鉴定服务。本文在对文物鉴定的概念与方法界定的基础上,参照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提出了涉案文物艺术品有据鉴定标准化程序构建,以及分类鉴定证据体系构建的理论设想,以期为制定出台文物司法鉴定通用程序规范与分类鉴定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PDF (5333KB) 341 RichHTML 341

“凝视”中的自我认同、欲望宣泄和权力运作——对国产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镜头分析

国产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由苏有朋导演,改编自日本著名悬疑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电影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中学数学教师、杀人嫌犯石泓,石泓的旧友、警方顾问唐川,以及石泓的邻居陈婧。本文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结合米歇尔·福柯和劳拉·穆尔维的凝视理论,深入分析《嫌疑人X的献身》镜头下石泓与唐川、石泓与陈婧之间的凝视关系,挖掘人物凝视关系下的自我认同困境、欲望宣泄与权力运作。唐川是石泓理想化的自我,承载着石泓对完美形象和事业成功的欲望;陈婧承载着石泓的爱欲和控制欲望。石泓和唐川是凝视的主体,陈婧则沦为被看的客体。
PDF (5602KB) 373 RichHTML 373

临海市博物馆书画文物病害分析及其保护研究

临海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逾五万件,其中书画文物在其文物收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原库房保管设施不足、预防性保护管理意识不够、书画原装裱技术所限,馆藏的精品书画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后随着新馆建设,领导重视,先后在2018年和2019年分批次有选择性、有计划性地对书画藏品进行修复。笔者先后两次参与其书画藏品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通过对这批书画的病害调查,总结归纳出书画受损的大致原因,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修复和开展文物研究利用工作,使得修复后的书画能更加充分地在地域文化挖掘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PDF (4719KB) 345 RichHTML 345
教学探索

长三角乡村振兴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平台建构

上海艺术视觉学院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坚持“设计服务民生”教学理念,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跨学院跨专业协同制订“设计+”项目制融合课程群教学方案,并构建“需学产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为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输出了优秀的艺术创作成果和高层次复合应用人才。
PDF (4224KB) 348 RichHTML 348

以艺术专业为例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的矛盾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既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以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为切入点,采用辩证唯物方法揭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的种种矛盾,以期探讨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PDF (3465KB) 371 RichHTML 371
国际连线

画框变成文本——德里达视角下“画框”的语义转化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探究绘画的真理时认为,画框在绘画的意义生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是康德口中附加性的装饰,而是连接作品内外、支撑作品中心内容的框架。画框不仅在物理空间内起到隔绝环境、突出中心的作用,同时是作品具有可读性的前提,在话语构成中逐渐走向中心地位,甚至决定绘画意义的生成。画框作为文本参与艺术是德里达的独特见解,本文试图阐明德里达视角下画框的语义如何从上下文转化为文本,在艺术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PDF (4539KB) 340 RichHTML 340
艺术实践

图像学研究在陶瓷修复中的运用——以元龙泉窑龙纹青瓷残片为例

图像学属于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关注研究对象的主题、内涵,以及其内在的各种深层意义。浙江省博物馆现藏一件元代龙泉窑龙纹青瓷残件,器形的完整性严重缺损,所幸其装饰主题龙纹部分的龙头与龙尾尚存,同时残片能较为清晰地体现出此龙盘的装饰工艺。其图像信息与海外存世的几件云龙纹露胎盘有极大的重合性。本文以此残片为例,运用图像学分析方法,以图表、史料与相关文献作为论证,对此残片图像进行复原研究,使这一精美的瓷片重现原貌成为可能。
PDF (6185KB) 342 RichHTML 342

戏剧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戏剧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政法院校也普遍认识到戏剧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戏剧在法学教育中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法学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戏剧对于政法院校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有着重要作用,戏剧表演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专业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政法院校作为学科特色明显的专业性院校,在推广和普及教育戏剧上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如何在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戏剧,将戏剧与专业教育完美结合,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法治人才,这充满挑战和机遇。
PDF (4649KB) 380 RichHTML 380

谈文物修复技艺的多元化——以青铜器修复为例

本文以青铜器修复技艺的演进为例,探讨文物修复技艺的多元化。青铜器修复的复原、保护、复制、文创、研究、鉴定六个方面的技艺,展示了第四代北京派上海传人王荣达先生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其在技艺传承上,首先着重培养学生制作工具和绘制青铜器纹饰图案等基本功。文章认为只有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为开展青铜器修复多元化技艺,打下坚实基础。
PDF (5439KB) 377 RichHTML 377
本期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截至2020年时,全国已经建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建设和实践的成绩十分显著。在《非遗法》以及相关法规中有关整体性保护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各个已经建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大都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在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目标定位、整体规划、项目整合、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当前我国在有关文化生态区建设的方面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制度建设不完善、跨区域保护不协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精准性,保护过程中管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能完全保障、专职专业人员欠缺、奖励和处罚力度不足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亟需从理念、管理、人员,以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以妥善解决。
PDF (3806KB) 376 RichHTML 376

非遗创新开发·国潮崛起与地方创生

非遗创新开发的实质是让非遗实践摆脱瞻仰式的固化呈现,使其结合时代,对接社会的发展,回归生活,从而达到真正的“活态性”“完整性”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创新开发在文化认同不断增强、文化自觉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呈现出时尚化、潮流化、跨界化特征。非遗元素在国潮品牌中的大量应用就是这些特征的主要呈现。国潮品牌的兴起,推动了非遗的创新开发;非遗的创新开发,反过来又强化了国潮品牌的特质和竞争力。同时,特定区域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非遗创新开发和国潮品牌的联动,把在地创意社群、在地非遗资源、在地文化品牌融为一体,影响着这一区域的整体发展路径,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强大活力,推动特定区域的“地方创生”,使其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PDF (4568KB) 379 RichHTML 379

话语变迁与华山畿传说“义妇”形象的历史演化及当代非遗保护研究

华山畿传说“义妇”形象的演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诞义妇”形象,作为传说的发生阶段,传说结局摇摆不定,“义妇”形象尚未凸显,具有鲜明的魏晋风流韵味。二是明清时期的“守贞义妇”形象,进入传说发展阶段,旌表贞洁制度盛行,传说“神女版本”定型,殉节成为“义妇”形象的新内涵。三是新时代的“抗争义妇”形象,在非遗保护话语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信自强的当代女性精神共同推动了传说的再阐释,促进了“义妇”形象的新变。这一演化过程体现了不同文化语境中传说话语的动态变迁,呈现出各时代社会对于理想女性形象的不同期待。
PDF (6015KB) 378 RichHTML 378

上海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初探

国家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和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存非遗资料、促进非遗传承、加快非遗研究与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上海市持续推进国家级传承人记录工作,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取得了颇为丰富的记录成果。
PDF (2562KB) 419 RichHTML 419

长三角地区农业非遗保护——以水蜜桃文化遗产为例

长三角是中国最早成功栽培水蜜桃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水蜜桃文化形成于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高潮,经历了从奢侈生活文化代表到雅致生活文化代表的变化,逐渐发展为集食用、观赏、艺术表现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但长三角地区的水蜜桃文化资源至今尚未入选省级与国家级非遗名录,反映了目前非遗申报工作对农业非遗资源不够重视的现状。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农业非遗资源的整合申报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突破口,其中水蜜桃资源的条件最成熟。
PDF (4096KB) 443 RichHTML 443

重庆荣昌折扇“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荣昌折扇制作技艺在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项目。本研究采用线索民族志方法调研荣昌区折扇的各类生产基地,包括扇坊、扇铺、扇厂,分析荣昌折扇的市场困境与传承危机。研究发现,荣昌折扇技艺出现行业发展危机、代际传承无力、折扇市场狭窄、产业发展受限、传承人培育不足、政府扶持不够、存在同乡同业竞争等困境。本文从市场、行业、政府、传承主体等多元主体出发提出传承保护的对策建议,助推荣昌折扇“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PDF (7669KB) 455 RichHTML 455

羌族“夬儒节”节日民俗的嬗变

羌族“夬儒节”,指祭山会。向山献祭是羌族人崇拜自然之神和万物并祈求来年好运与和平的重要节日。2014年“羌族夬儒节”入选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阿坝州理县蒲溪乡的实地探访,重点对休溪村羌寨夬儒节活动进行了考察,以采录的羌族夬儒节的民俗事像为据,系统介绍了蒲溪乡的自然环境、夬儒节的祭祀传统、文化内涵及嬗变,并进行了研究探讨。
PDF (5381KB) 471 RichHTML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