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视觉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艺术家的材料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版本演绎及影响
姚尔畅
上海视觉    2021, 0 (2): 1-4.  
摘要0)   HTML656)    PDF (2460KB)(868)   

《艺术家的材料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一书是德国绘画材料与技法研究学者马克斯·多奈尔的重要著作,自1921年首次问世以来已历时百年。上世纪90年代该书的中文版出版并多次再版,在国内油画材料技法研究和教学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对油画修复理论和实践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探讨了该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版本源流,可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方绘画材料技法研究的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马相伯“真光普照”漆匾的时空定格
张岚, 潘坤容
上海视觉    2021, 0 (2): 100-110.  
摘要0)   HTML13)    PDF (9901KB)(523)   

中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撰写的“真光普照”漆匾,距今已有90年,由于保护不善,出现虫蛀、褪色、龟裂和脱落等病害。经过对文物质地和病害的分析,制定了契合漆匾的保护方案,并加以实施。通过清洗和加固,运用传统技法,采用新的保护材料,进行了二次修复,使漆匾恢复了原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博物馆文物研究和陈列提供了条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写生写意写精神——陈志宏中国画和书法艺术评述
李炳刚
上海视觉    2021, 0 (2): 11-18.  
摘要0)   HTML605)    PDF (4184KB)(719)   

上海书画院画师陈志宏主攻花鸟、山水等中国画和书法创作,追求“写生写意写精神”,赋予草木花鸟生命,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创造了激越痛快、隽永洒脱的书法风格。本文以陈志宏中国画和书法艺术成就为切入点,探讨陈志宏书画的艺术形成、艺术风格、艺术价值及社会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浅谈青铜器的补配——以素面青铜盆修复为例
于孟楠, 刘莺
上海视觉    2021, 0 (2): 111-117.  
摘要0)   HTML12)    PDF (3773KB)(673)   

青铜器修复技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应用科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式程序。本文以素面青铜盆的修复为案例,叙述了青铜器修复技术中的补配环节。由于修复工作中修复的每件器物的状态不同,因而需要通过经验及技术手段详尽了解器物情况,从而针对器物量身制订保护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3D打印技术在北宋越窑青釉执壶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杨蕴
上海视觉    2021, 0 (2): 118-122.  
摘要0)   HTML11)    PDF (2699KB)(573)   

青龙镇遗址出土的北宋越窑青釉执壶缺损严重,其中口沿缺损约三分之一,带状鋬缺损,圆形曲流缺损,严重影响了其展览、研究、保存的价值。为减少传统翻模所造成的二次损伤,通过运用3D扫描打印技术,对缺损区域进行数据化处理,快速、便捷、准确地打印出符合文物修复要求的补配件,再运用传统的古陶瓷修复上色技术,使得破损的越窑青釉执壶得到保护修复,恢复文物的风貌,回归文物的稳定状态,为后期研究与展陈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国有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以台州地区博物馆为例
滕雪慧
上海视觉    2021, 0 (2): 123-128.  
摘要0)   HTML14)    PDF (3057KB)(935)   

国有基层博物馆的文物长期以来保存于自然状况下,受环境影响大,保存状况堪忧。 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资金、人才、制度三个方面。基层博物馆应调动自身积极性,主动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尽可能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根据馆藏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馆内文物修复室,开创文物修复工作新局面。文物主管部门应为基层博物馆提供更多文物修复培训机会。在国家层面,应出台文物修复师资质的等级评定办法,促进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并进一步规范文物修复项目招标市场,开拓馆藏文物修复新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古代壁画颜料变色问题研究
李娜
上海视觉    2021, 0 (2): 129-136.  
摘要0)   HTML20)    PDF (3103KB)(646)   

按照文物组成材料理化性能的不同,文物可分为无机质类文物、有机质类文物和复合类文物。中国古代壁画属于复合类文物,其中壁画的颜料来自天然矿物色和植物染料,能够持久保存是古代壁画颜料的特点。然而,各地古代壁画除了所出现的如起甲、酥碱、裂隙等常见病害外,其颜料也会出现变色问题。本文试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玻璃绘画的历史与修复
陈虹
上海视觉    2021, 0 (2): 137-143.  
摘要0)   HTML21)    PDF (3136KB)(676)   

玻璃绘画起源于古希腊,然后传播到东罗马帝国,在欧洲经历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发展。19世纪,玻璃绘画传入中国,成为皇家装饰和民间商业贸易的见证和中国油画的开端。到了20世纪,玻璃绘画成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玻璃绘画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保护和修复玻璃绘画艺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对于它的保护与修复研究在中国和欧洲都是稀缺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林泉高致》中的“可游可居”之境
茹媛
上海视觉    2021, 0 (2): 19-23.  
摘要0)   HTML19)    PDF (2544KB)(782)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提出了山水具有“可游可居”的功能,“可游可居”实则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实现“可游可居”功能的主体是人,人在观照山水或山水画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产生流连忘返之感。所以“可游可居”的山水功能观实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贯穿了整个中国山水画史,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但又有相对一致的体现。本文从中国山水画史绘画实践中的“可游可居”和美学思想中的“可游可居”两个方面入手,来论述《林泉高致》中“可游可居”的美学内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后世对董其昌“一超直入”“积劫方成”的体用
黄倩倩
上海视觉    2021, 0 (2): 24-28.  
摘要0)   HTML12)    PDF (1096KB)(664)   

“一超直入”“积劫方成”摘录自明代时期董其昌的书画理论。佛教之法传入我国,禅宗悟道则以“顿悟”“渐悟”二分通往各自觉悟的不同法门。本文借以分析、引用文献的方法从逻辑的角度层层深入,于我国禅宗特定的语境中观“一超直入”与“积劫方成”,并列举中西方针对“顿悟”“渐悟”问题的考究给予一定程度的探讨,来更好地理解“一超直入”与“积劫方成”。由此带来反思:中西方语境下可见“一超直入”与“积劫方成”,“顿悟”与“渐悟”中存在相对模糊性,并对其模糊性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我国继明代之后对“一超直入”“积劫方成”的时代理解与文化体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略论中国水墨画现代性转型的边界
马骋
上海视觉    2021, 0 (2): 29-35.  
摘要0)   HTML14)    PDF (2831KB)(60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在西方形式主义艺术挑战下已然践行着现代性转换,并被看作允许笔墨走向抽象,甚至允许放弃文人画的气韵意象,以具有现代主义诗性的笔墨自治向现代性转换。但现代水墨忽略了“画理”与“画法”作为中国水墨画的内在规定性,即具有逻辑上的同一律与结构上的整体性。“画法”并不是一种孤零零的存在,更不能脱离“画理”而自治。中国水墨画的现代诗性不仅仅是用笔墨,而是需要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构建。无论现代水墨如何用力,仍然没有脱离当代西方形形色色美学思想,并以西方人的视角观照中国水墨艺术。因此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转型,应当从其内在规定性出发,建构一套属于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审美价值及取向,这就是中国水墨画现代性转型不能跨越的边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视觉认知规律和信息传播理论的网页信息视觉流研究
王伟
上海视觉    2021, 0 (2): 36-42.  
摘要0)   HTML13)    PDF (4875KB)(633)   

随着网络信息在线之间展开全方位竞争,争夺用户是网络媒体的核心任务,过去经验式的设计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媒体的需求,改善视觉流和信息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基于视觉认知规律和信息传播理论,通过眼动仪捕捉数据分析比较,提出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视觉流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在网络信息媒体设计过程中,预设视觉流路径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吸引用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宋式山尊小考
粟绍巍
上海视觉    2021, 0 (2): 43-49.  
摘要0)   HTML13)    PDF (1886KB)(639)   

宋代仿古风的盛行以及金石学的兴起,使得青铜器的发展在宋代又创高峰。宋代仿古三代,三代素有六尊之说,然《宣和博古图》编录的铜器六尊占五尊,却唯独没有山尊。《宣和博古图》后又重新出现宣和山尊,但宣和山尊没有采用前代《三礼图》的腹瓶样式,也不是三代山尊器型,而是以《宣和博古图》中商祖戊尊及父癸尊两件器物为原型而制。宋徽宗做宣和山尊后,朱熹做《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中明确规定了山尊样式,从宋到元直至明清的山尊图录绘制都延用了此样式。宣和山尊许是经宋人考究之后重新定义的宋式山尊母体,且浙江杭州、四川彭州等地均发现其子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余绍宋书法的书心与情怀
南泽
上海视觉    2021, 0 (2): 5-10.  
摘要0)   HTML476)    PDF (3644KB)(617)   

余绍宋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少有的通才。他在书画、史学、政法、方志、金石等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而又能融会贯通,其书法先溯二王继而遍习汉隶、魏碑及唐宋诸家,精研帖学。书画作品皆流露出任情恣性而又古朴传统的艺术气息,并将科学、严谨之精神倾注于书画理论的研究与著述上,学术结合,艺论兼擅。在其六十多年的艺术人生和时代潮流的此起彼伏中,与同时代的其他书家学者一起,相互对比、互相补充,促进时代书画理论与艺术创作的良性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意象·家庭·互文——新加坡电影《热带雨》的叙事策略探究
於闻, 蔡兴水
上海视觉    2021, 0 (2): 50-55.  
摘要0)   HTML17)    PDF (1706KB)(655)   

影片《热带雨》是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的一部重要作品,对于华语家庭电影和新加坡电影的研究均具有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影像时空建构、家庭内部场景叙事和电影文本互文性三方面探究该片的叙事策略,并运用电影叙事学和符号学相关理论,分析陈哲艺的影像风格和电影创作美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论“间离效果”理论中演员的共鸣与反共鸣
刘启晖
上海视觉    2021, 0 (2): 56-61.  
摘要0)   HTML14)    PDF (1404KB)(804)   

布莱希特在叙事体戏剧理论中提出“间离效果”,以此反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中的共鸣,这似乎已是一个固有的说法。对于“间离效果”能否做到真正反共鸣的争议很多,然而这样的争议忽略了一个客观基础,即布莱希特并不是只“间离”,不“共鸣”的。在叙事体戏剧理论中,布莱希特面对“共鸣”和“间离”这对矛盾显得灵活和多面。本文抓住布莱希特本人着重讨论的“演员”这个板块,理清布莱希特关于演出排练中演员共鸣问题的完整态度。在理论提出和实践过程中,布莱希特最终是想要在间离和共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因当时戏剧的现状发生倾斜,而更显示出布莱希特主张间离的那一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反叛与戏谑:新媒体视阈下图像的重构与视觉转向
程羽迪
上海视觉    2021, 0 (2): 62-67.  
摘要0)   HTML15)    PDF (1609KB)(628)   

在图像时代,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图像化的表达和呈现。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变革性地推进了视觉文化转向。艺术的存在形式、观赏地点、审美趋向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艺术作品也逐渐以新的方式呈现。而当前新媒体视阈下图像化的重构不仅缩短了高雅艺术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社会距离,并且通过表征重新建构了人们对现实的理解。而图像时代引发的视觉危机需要我们把握视觉经验文化建构新机遇,利用不断更新的视觉媒介技术穿透图像的虚拟迷雾,建构起适应当代价值意蕴的视觉文化经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多元并蓄、大美塑人:谈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
傅春禹
上海视觉    2021, 0 (2): 68-72.  
摘要0)   HTML11)    PDF (7025KB)(413)   

雕塑专业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老牌专业,一贯遵循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初衷。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带领下,雕塑专业坚持多元并蓄、大美塑人的教学核心理念,十五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各界毕业生在继续深造、教育教学、会展策划、自主创业、传统研究、高等教育等领域,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新冠时期利用主旋律电影加强对当代艺术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武班笑薇
上海视觉    2021, 0 (2): 73-78.  
摘要0)   HTML13)    PDF (5041KB)(583)   

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一直是个重点。当代学生们通过网络所接触到的新思想、新花样越来越多,电子设备、自媒体平台占据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照本宣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里,主旋律电影的上映不仅给观众们带来一次爱国情感的感召,而且是一次正能量的洗礼,在潜移默化中为青少年传达了主流的价值观。在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同时,高等院校可以借助主旋律电影,通过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爱国青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20世纪90年代韩国视频艺术纵览
赵善玲(韩)
上海视觉    2021, 0 (2): 79-83.  
摘要0)   HTML11)    PDF (1245KB)(602)   

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用“新一代、新媒体、新感性”这些词来形容视频艺术,并以这些概念为核心进行研究。90年代初中期常用“技术”这一修饰语,后期则用“影像文化”来修饰。在90年代初中期的视频艺术场景中,视频雕塑/装置占据多数。将影像作为雕塑或装置的一部分是主流做法,也形成了“新技术与艺术的相遇”的主流思想。在90年代后期,影像被视为独立的媒体创作,而不是作为客体的一部分。90年代后半期的视频作品则被理解为“新一代影像文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历史画的构思与叙事方式——从“上海解放组画”的探索谈大型历史画创作
胡冰
上海视觉    2021, 0 (2): 84-90.  
摘要0)   HTML11)    PDF (5208KB)(573)   

为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校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创作了“上海解放组画”。通过这组画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收获体会,谈历史画及中国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概念、特点,历史画创作的不同叙事方式、难点与艺术家基于对历史表现主题的真正情感与思考之上的主观介入之间的尺度把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山东长清灵岩寺石灰岩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
王传昌, 蔡友振, 王雪凝, 查剑锐, 李志敏, 马清林
上海视觉    2021, 0 (2): 91-99.  
摘要0)   HTML13)    PDF (4468KB)(676)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内有大量石灰岩质文物,是研究泰山宗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受各类风化因素影响,石质文物出现了污染、结壳、剥落、溶蚀等风化现象,亟待保护修复。为此,本文选取风化特征明显的四处石刻,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光谱(XRD)、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分析风化区域成分。结果表明,红色污染是铁锰云石风化形成,白色结壳为雨水溶解石灰沉积所致,剥落与可溶盐NaCl的溶解结晶过程相关,溶蚀与长石类矿物的风化相关。该研究为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