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视觉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传统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的共感运用
孙思嘉
上海视觉    2023, 0 (1): 20-23.  
摘要0)   HTML8)    PDF (4470KB)(161)   

本文以对中国传统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为起点,分析与探讨部分传统元素在运用与实践过程中所衍、基于五感的共感传达方面之效果与呈现。在数字化阅读日趋发展的时代语境中,尝试讨论以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为基础,在共感传达方式的融合下,为作为物质性存在的书籍提供新的可能、也期为书籍设计探索新的视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酸性设计(Acid Design)风格平面设计探析
陈昕
上海视觉    2023, 0 (1): 76-80.  
摘要0)   HTML6)    PDF (6031KB)(160)   

酸性设计风格是一种怀旧设计风格的复兴,是当代设计师将一种面向未来的想法带入现实设计环境中,具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感受和反乌托邦式风格。在这两年的平面设计中时常出现酸性设计风格的作品,文章通过对酸性设计的溯源来探究其本质和特征,结合海报作品分析该设计风格流行的原因和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周凯华
上海视觉    2023, 0 (1): 103-108.  
摘要0)   HTML9)    PDF (5208KB)(159)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轻质高强的特性,融合应用在家具设计中,为家具设计的创意展示及其设计水平提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材料支撑,是当前相关领域中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其具体应用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以供家具创新设计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古籍修复实践浅说
齐静, 贾鑫, 周漠, 魏成光, 马雪艳
上海视觉    2023, 0 (2): 80-84.  
摘要0)   HTML1)    PDF (4239KB)(158)   

近年来,国内日益重视古籍保护,但西文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却少有人关注。清华大学图书馆对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一直秉持着传承和创新并行的理念。作为西文古籍收藏的重要单位,在摸清馆藏家底的基础上,力图对其保护修复探索有效路径。本文以馆藏《约翰·洛克著作集》的修复为个案,从修复预案、材料准备及制作、书脊与局部细节处理等一系列西文古籍的修复实践出发,探讨西文古籍修复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书画同源 神完气足——关于书法与中国画创作的思考
陈志宏
上海视觉    2023, 0 (1): 71-75.  
摘要0)   HTML5)    PDF (5387KB)(153)   

本文以中国画与书法艺术中的“书画同源”“气韵生动”为出发点,回顾笔者的师承和创作道路,略论以书入画、以画入书及笔墨技法的观点和路径。既有关于法度、深度和气度的解读,又有关于写生、写意的阐释。认为应更加重视书法与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写意精神。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民国月份牌中所见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变
殷雨蒙, 张明
上海视觉    2023, 0 (1): 81-85.  
摘要0)   HTML4)    PDF (5852KB)(151)   

民国时期出现的月份牌画是融合中国传统工笔人物与西方擦笔水彩技法的新画种,是洋商们在商业竞争中为推销商品所做的广告宣传画。月份牌不仅是一种视觉广告宣传形式,同时也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现代化转变。即便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下所开启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渡,但从绘制的图像与画面的安排上来看,对外来文化也不是全盘接受,仍然坚持了许多自己本土的优秀传统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五要素视域下的上海城市形象——以21世纪中国电影为例
李鑫斓
上海视觉    2023, 0 (1): 64-70.  
摘要0)   HTML4)    PDF (6662KB)(148)   

电影作为一门诞生于城市的艺术,与城市形象传播和都市文化传承密不可分。凯文·林奇最早明确提出城市形象这一概念,并将其拆分为五个构成要素,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21世纪以来(2000—2021年)的21年间共有140部中国电影以上海为主题或故事发生地进行拍摄。伴随思想文化的日益开放,上海电影的题材和影像生产日益多元,城市形象也日渐立体丰富,但各部分形象的呈现并不均衡,且存在对固有形象反复表达,创新力稍显不足的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主编寄语
上海视觉    2023, 0 (1): 0-0.  
摘要0)   HTML25)    PDF (803KB)(14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蓦然回首,一片流光溢彩——上海大剧院巨幅壁画《艺术女神》项目纪实
俞璟璐
上海视觉    2023, 0 (2): 1-6.  
摘要0)   HTML5)    PDF (2590KB)(144)   

二十五年前,上海大剧院完美建成,成为了国内将现代文化建筑与杰出艺术相结合的一个范例,它不但重启了一个优良的中国建筑与壁画艺术相结合的古代传统,还是上海当代文化史华丽转身的一个标志。这应归功于上海政府具有前瞻性的文化规划、海派文化的包容性与著名华人艺术家的无私奉献。本文详细地记录了丁绍光为上海大剧院创作巨幅壁画《艺术女神》项目实践的前后过程,作为对一段历史的回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创意赋能 艺文交融——“创意读写”课程建设、施教和回顾
谢海泉
上海视觉    2023, 0 (1): 45-51.  
摘要0)   HTML7)    PDF (6368KB)(143)   

为深耕艺术学院的创新教育,建立“创意读写”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能读出作品创意,并写出自己的创意,适应“创时代”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精心设计校本实验教材《艺文导读》,以“文之桥”进达“艺之苑”为教学路径,采用艺文交融、丰富多彩的示例,开展“创读”和“创写”活动,生发灵动的创意,为学生启思赋能。教师的教学智慧要在课堂挥洒自如,课前课后须悉心研读。梳理“艺”和“视”字的文本语迹,明了语义发展,是践行创意读写课程本土化建设的需要。认真回顾和总结,使精彩、新颖、生动和实用的特色得以彰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英雄之旅”的叙述性空间体验设计
章雯婕
上海视觉    2023, 0 (1): 13-19.  
摘要0)   HTML10)    PDF (6263KB)(140)   

叙述性空间设计以故事为主题,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将物品、光线、气味以及音视频融合成一个体验性的整体,“英雄之旅”叙事结构则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结构和情节冲突,两者结合无疑赋予单调功能性叙事空间以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提升了观众参与度和体验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徽州古民居的异地重建与二次叙事
王红江
上海视觉    2023, 0 (1): 1-5.  
摘要0)   HTML12)    PDF (9632KB)(138)   

徽州古民居异地重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多种原因造成。在大力提倡原址修复保护乡愁文化的同时,对已经外迁的古民居,也应该看到其二次叙事被植入后产生的文化新价值。本文重点剖析了设计学院参与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内徽州古民居群落重建,探讨其二次叙事的构建过程和在地价值,这种价值既体现在二次叙事语义重构的古民居全新空间体验上,也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乡土建筑文化的对外传播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电影《四个春天》的“私影像”属性与审美价值探析
李晓婷, 蔡兴水
上海视觉    2023, 0 (1): 52-57.  
摘要0)   HTML9)    PDF (5489KB)(138)   

《四个春天》是导演陆庆屹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所创作的一部“私影像”电影,其以四个春天为时间跨度讲述了导演生活于贵州独山县父母的生活点滴。从“私影像”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四个春天》具有多近景镜头、采用参与式拍摄、私域情感表达与公众传播联通等特征,考察其审美价值可知它具有叙事节奏随意松散、重复运用燕子意象与民间音乐、以爱情亲情乡愁为主题、使用唯美空镜的特点。影片采用“私影像”模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区别于其他影像载体,指向家庭与故乡记忆、亲情、生老病死与人生归处等文化意义,从个人家庭日常生活的影像展示发展成为引起了公众普遍共鸣的文化表达,表现出极强的人文主义关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略论人工智能技术的艺术共生逻辑与赋能效应
易祖强, 陈赟冰
上海视觉    2023, 0 (1): 92-96.  
摘要0)   HTML6)    PDF (6874KB)(137)   

人类艺术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从艺术史的维度来看,艺术的发展一直与科技进步在交织演变。比如油画颜料和照相机的发明都曾是当时的黑科技,电子媒介技术的成熟普及则促进了影像艺术的繁荣。而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发展,技术进步呈指数性增长,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介入艺术创作。人工智能带给艺术的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审美意识的影响和艺术思维的颠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如何利用环境要素提升艺术设计教育成效——以云南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张卫伟, 张一, 郭玉良
上海视觉    2023, 0 (1): 42-44.  
摘要0)   HTML3)    PDF (3492KB)(13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与其他行业一样,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传统理念更多关注教与学,对教学中介中的环境这一独特要素关注度不是很高。本文以云南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学院如何通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展开相关教改实践,最终实现其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从而为艺术设计教改探索一条新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手边思考——基于景德镇陶瓷的设计创新实践
张哲恺
上海视觉    2023, 0 (1): 24-28.  
摘要0)   HTML4)    PDF (6211KB)(136)   

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正面临变革和重塑,传统景德镇陶瓷材料在此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方法,从设计材料、工艺、传播等多维度分析手工艺材料在应对当下社会语境,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叙事创作的方法和策略,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相关材料的当代传承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形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泗泾古镇视觉品牌重建的实验性意义
胡青岩, 张少俊
上海视觉    2023, 0 (1): 6-12.  
摘要0)   HTML9)    PDF (7794KB)(136)   

泗泾古镇,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成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松江古镇。自2018年起,泗泾古镇启动了新一轮的古镇保护与更新计划。这一轮更新贯彻了“修旧如旧”的核心理念,但当房屋修缮完成后,后续的活化利用才是古镇重拾文化自信,再度焕发活力的关键。项目团队将在地性的设计叙事理论融入泗泾古镇的品牌重建工作中,探讨泗泾古镇文化品牌设计的创新策略及应用方式。泗泾古镇的视觉品牌重建在塑造泗泾古镇的文化形象的同时帮助它重新注入活力,以当地文化基因的转化来实现传统古镇的文化复兴,用在地文化的设计表现来唤醒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以及潜在旅游者的共鸣,最终以在地性的品牌设计为文化叙事输出手段,对传统古镇品牌重建设计进行了创新实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共性与个性:建构中国文化艺术审美话语体系刍议
刘志红, 胡广泽
上海视觉    2023, 0 (1): 86-91.  
摘要0)   HTML6)    PDF (7238KB)(134)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决定了中西方采用艺术审美思维的不同。当今在全球化和工业信息化影响下的人类艺术创造具有趋同性,然而在文化上保存自身个性特色显得尤为重要。从艺术学规律角度出发进行艺术审美,不仅需承认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共性规律,也应当承认不同文化思维体系下的艺术形式的个性规律。西方在艺术审美话语体系建构方面发展较早,这并不意味着西方艺术审美话语可以完全地用来审视中国文化思维下的文化艺术表现,甚至是影响其艺术创造。应从艺术学自身规律审视中国文化思维下独特的艺术审美表现,而不应用西方艺术审美话语体系进行套用研究,全面考虑审美的共性与个性,构建健全的中国文化艺术审美话语体系值得尝试和讨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边疆想象与文化肖像:内蒙古题材电影的美学立场实践
郭鹏飞, 高昕
上海视觉    2023, 0 (1): 58-63.  
摘要0)   HTML7)    PDF (5327KB)(133)   

内蒙古题材电影的命名方式抛却了少数民族身份的主体言说,是转向文化空间的、基于内蒙古区域文化立场创作影像的一种美学命名方式。作为阐释北疆地区景观文化的重要媒介载体,内蒙古题材电影凭借对北疆自然景观的表现、对内蒙古民风民俗的展演以及对内蒙古空间镜像的书写,为观众建构了一个充满想象的、异质性的边疆形象。此外,内蒙古电影通过描摹民众生存生活状态、彰显多维度的族群文化、表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融通,最终展现了内蒙古区域独有的文化肖像。内蒙古题材电影70余载的创作之路,证明构筑边疆想象与呈现本土文化是其永恒的内容诉说与坚定的文化立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水中之书》影像化:数字剧场的本土探索
王宇阔
上海视觉    2023, 0 (1): 29-33.  
摘要0)   HTML6)    PDF (7037KB)(130)   

“上剧场Live”出品的《水中之书》在多个城市的成功上映,是国内对“NT Live”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一次艺术实践。数字剧场将传统剧场基于“身体现场性”的特质转换为“媒介现场性”,不仅给予了观众对于戏剧的全新感受,而且大大提升了戏剧传播力,《水中之书》的开创性形式和取得的商业成绩对于我国当下戏剧影像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然而《水中之书》作为一个成功的特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故事的单线叙事以及其形式上的简单化,当下的影像化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戏剧作品。数字剧场的发展不会止步于此,在对技术本身的实验性给予期待的同时,艺术家需要警惕的是技术背后的资本诱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从伊尔汗王朝到帖木儿时代中国纹样对波斯艺术的影响
黄维达
上海视觉    2023, 0 (1): 97-102.  
摘要0)   HTML5)    PDF (14036KB)(128)   

伊朗和中国有着长期的商业交往和政治联系。两国之间的大部分联系受益于中国商品外销到伊朗。贸易往来触发了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特别是在1221年,蒙古人控制了伊朗之后,两者间的艺术交流,尤其是中国对伊朗视觉艺术的影响更加快速和广泛。本文回顾了从伊尔汗王朝开始到帖木儿时代(1370—1507),在中国和伊朗的商贸往来影响下,两国艺术纹样之间的关联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视觉艺术研究方法视域下的数字中堂画解读
李利鹏, 王冠翔
上海视觉    2023, 0 (2): 36-42.  
摘要0)   HTML3)    PDF (3263KB)(126)   

数字中堂画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通过文化市场已传播至千家万户,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视觉文化现象。本文运用图像学、形式分析、符号学等视觉艺术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分析读解,探讨这一诞生于后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民间图像艺术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剖析数字中堂画折射出的文化本质与时代意义。本文做了一些理论基础探索,希望学界对此研究能给予更多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ChatGPT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的四重情感逻辑
杨敏
上海视觉    2023, 0 (2): 13-21.  
摘要0)   HTML12)    PDF (2366KB)(125)   

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ChatGPT,以其敏捷的应答反应和跨领域的文化传递立即受到全球关注。越来越多的科技专家、人文学者及普通用户加入了使用和研讨行列。但是,仅仅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考察ChatGPT在各领域的快速渗透及巨大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从人与物关系的视角进行的观照;还必须从人与人关系的视角进一步探究其迅速发展的内在机理,即人类的情感逻辑。本文以ChatGPT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日渐趋热之现状为切入点,在对这一领域现实图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ChatGPT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背后的四重情感逻辑,探索科技发展与人类精神之间互动共进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确认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与存在意义,以期实现对科学技术之人文属性的回归。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世界构建方法在主题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王圣彧
上海视觉    2023, 0 (1): 34-41.  
摘要0)   HTML4)    PDF (9192KB)(125)   

构建并呈现一个想象世界是创作文学、影视、游戏及各种跨媒体作品时需要经历的环节,也是营造具有沉浸体验的主题环境所不可缺少的步骤。在主题环境设计教学中引入世界构建的概念和方法不仅是叙事设计的应用要求,也符合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设计人才的需要。本文通过展示世界构建的教学实践过程,阐述其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了主题环境叙事设计的教学路径与实践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数字影像在戈贝兰编织艺术展示中的应用
谢美华, 薛小博
上海视觉    2023, 0 (2): 22-25.  
摘要0)   HTML7)    PDF (2258KB)(124)   

戈贝兰编织是艺术创作与工艺制作的完美结合,在传统艺术领域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科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影像为戈贝兰编织艺术展示的当代跨界与形态重塑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以数字影像在戈贝兰编织艺术展示中的应用实验为切入点,探索两者的构建基础、应用形式与现代表现,打破艺术与工艺之间的藩篱,将现代设计思想引入传统艺术创作中。相信历经活化式坚守与研究式开拓之后,传统艺术将被引入一个更开阔的领域之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中国园林中的“半隐”空间营造及艺术启示——以苏州园林为例
徐骁一
上海视觉    2023, 0 (2): 31-35.  
摘要0)   HTML3)    PDF (4335KB)(123)   

中国园林作为东方空间美学的典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不用深居山林,也能追求隐逸的需求,这在园林的空间营造上带来了潜在的指向——隐。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代表,以此为例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提出以“半隐”的视角来分析园林空间在不同层面上的感知体验,通过对“裁半”处理的建筑形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这种手法在美学、心理学、哲学上所带来的精神表达。另外,分析讨论“半隐”空间的表达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及所列举的现当代艺术之间的共通之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空间的独特理解。希望能够从既存的艺术框架中追溯我们的文化源头,重新认识园林中物—景—人的关系,拓展传统美学对当下艺术创作的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生生、尺度与中和:我国传统地理学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刘轶, 李家宁
上海视觉    2023, 0 (2): 7-12.  
摘要0)   HTML6)    PDF (1414KB)(114)   

我国传统地理学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地理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不但有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涵盖了礼仪、民俗、宗教等知识体系。它在这种复杂而复合的知识体系中寻求“人”与“人之外的世界”的亲密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发掘人的价值所在。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生生不息的生态哲学、顺时节用的生态道德、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等方面。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它在破除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审视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倡导人诗意地栖居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中长视频服务现状与思考——以哔哩哔哩平台为例
姜玲
上海视觉    2023, 0 (2): 85-92.  
摘要0)   HTML5)    PDF (1460KB)(114)   

本文基于对26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B站中长视频服务的实证研究,对开通使用情况、视频制作概况、热门视频特征等进行调查分析,论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发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长视频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中长视频服务建设建议,研究成果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中长视频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电影《美丽人生》的创伤叙事与国际争议
田爽
上海视觉    2023, 0 (2): 100-106.  
摘要0)   HTML3)    PDF (2476KB)(111)   

《美丽人生》(1997)是由意大利导演罗伯托·帕尼尼执导的电影。2020年,该电影的4K修复版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犹太人父亲为了在集中营里保护儿子的童心,于是假装集中营的折磨是一场游戏,最终让儿子熬过困境的故事。国内对于该电影的研究集中在歌颂父爱与人性、从哲学角度探讨乐观精神、分析电影的声音和画面等内容上。该电影因感人至深的父爱和高超细腻的制作技巧,在国内赢得一片赞誉。然而在国际上,电影却因历史呈现、喜剧形式和人物刻画等原因饱受争议。本文探讨了该电影的创伤叙事,对国际上的争议做了探讨分析。本文认为,争议的实质是艺术化的审美观与强烈的道德观之间的冲突。在文章结尾,本文针对电影该如何呈现创伤性的历史事件也做了开放式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艺术营销视角下儿童“局外人艺术”画作的消费意愿研究——基于审美感知的中介效应
秦浦红, 邵家瑜, 李昆
上海视觉    2023, 0 (2): 54-62.  
摘要0)   HTML3)    PDF (1617KB)(110)   

精神障碍类(如自闭症等)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常借助绘画等艺术方式表达自我,与社会交流。由于该群体绘画作品独特的原真性和强烈的情感表现,他们的绘画作品被归为“局外人艺术”。“局外人艺术”的营销往往强调局外人艺术家的特殊性,试图获取消费者的同情。然而这忽视了消费者个体的美感经验,也忽视了消费者对艺术的审美感知,反而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本文研究艺术营销不同的情境线索下,消费者对儿童“局外人艺术”消费意愿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强调审美感知对美感经验和消费意愿的中介效应。这有助于“星星的孩子”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和支持,也有助于儿童“局外人艺术”在艺术营销中采取适宜的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当代街舞创作的美育导引——以《这!就是街舞》作品为例
饶宇弘, 黄子薇
上海视觉    2023, 0 (2): 75-79.  
摘要0)   HTML3)    PDF (1827KB)(110)   

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对美育的重视也为街舞美育提供了政策指引与机遇。自2015年街舞进入本土化阶段后,网络街舞综艺使不少优秀的街舞作品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基于此现象,文章以审美判断的角度切入街舞美育;挖掘街舞作品的表现形式与情感寄寓功能;分析街舞独特的身体想象逻辑,延展出审美理解力与创新精神相关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街舞美育上,应进行“表演”“教学”“创作”的多维度挖掘,发挥其扎根时代、面向人民的特点,将街舞正式纳入到现代舞蹈美育体系当中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课程思政在设计艺术学科专业型课程中的构建
王渊
上海视觉    2023, 0 (2): 133-137.  
摘要0)   HTML2)    PDF (1930KB)(106)   

长期以来,思政类课程在设计艺术教育中与专业型课程一直呈现分离的状态,学生在进入高年级之后主攻专业型课程,思政类课程退出学习范畴,学生很容易忽视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设计艺术学科专业型课程与思政相融合,不但有助于立德树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设计艺术人才,也是提升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行业设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专业型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课程的特征,设计适当的授课形式,将思政内容巧妙融于专业型课程体系中;注重课上课下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双重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时尚设计与传播专业工作室教学新模式探究
林芹
上海视觉    2023, 0 (2): 107-114.  
摘要0)   HTML2)    PDF (1602KB)(105)   

工作室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内驱动力,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与传播专业2015年开始探索工作室教学,立足本专业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以本专业工作室“FDC Studio”为切入点,本文探讨工作室教学的定义,新模式的应用,及其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路径、作用与思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青年价值观培育的认识论基础与策略探讨——兼论艺术高校如何发挥经典美术作品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赵肖荣
上海视觉    2023, 0 (2): 138-143.  
摘要0)   HTML4)    PDF (1413KB)(10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高校作为青年工作的主阵地,重在以知识教育实现对青年学子价值观的塑造。知识是价值的载体,价值寓于知识之中,这是现代认识论的基本共识。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阵地,讲好思政课要求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求以知识为载体,以价值观培育为目的,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艺术高校为提高思政课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应发挥艺术特色,讲对知识理论,筑牢价值载体;用好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借助艺术作品,丰富教学方法和内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非遗进校园传播路径探索——以罗泾十字挑花为例
唐承鲲, 邬之君, 方颖, 郑晓蓉
上海视觉    2023, 0 (2): 43-53.  
摘要0)   HTML7)    PDF (2427KB)(100)   

全球性视角下传统非遗传播模式遭到价值导向冲击,学校成为传承与弘扬非遗的最佳途径。文章聚焦非遗校园传播路径,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泾十字挑花进入东华大学作为研究案例,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建立非遗校园传播效果的评价维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非遗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态度正相关,大学生对非遗的情感态度与行动意向正相关;非遗校园传播在大学生的认知层面上的传播效果最显著,想要在态度层面引起质的改变仍较为困难。由此,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四个方面总结非遗校园传播的经验与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隋唐时期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仿制——以萧后12钗为例
杨军昌, 张煦, 邵艳兵, 李睿, 石玲玲, 吴珺
上海视觉    2023, 0 (2): 63-69.  
摘要0)   HTML1)    PDF (6486KB)(99)   

隋炀帝萧后12钗是目前考古发现等级最高、时代最早、出土最完整的隋唐时期皇后用钗,但保存状况极差。本文利用现代检测分析手段,对这组钗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钗的保存状况、形状结构、材料属性及加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仿制了12钗,为考古学、科技史、材料发展史、艺术史、文物保护技术等深入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俞丰, 李悦
上海视觉    2023, 0 (2): 123-132.  
摘要0)   HTML1)    PDF (4736KB)(99)   

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变革,不仅重塑着设计行为,也重塑着设计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作为设计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技能,更需要形成适应当下环境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以应对设计转型带来的新问题与挑战。本研究从设计基础教程的变革入手,探讨设计学科教育方式的转变,帮助本科学生转换素养,训练学生形成面向未来行业发展的设计思维。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在设计思维与双钻模型理论框架下,运用观察法、问卷法,提出BOPPPS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后测、总结六个环节,通过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内容,从思维到实践的课程推进,建立三维一体的评价模式,完成学生面向未来设计行业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素养的培养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CNN算法在玻璃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王艺贤
上海视觉    2023, 0 (2): 70-74.  
摘要0)   HTML8)    PDF (2016KB)(92)   

工艺美术设计中的玻璃、陶瓷等器物,其造型的归纳和设计是所有设计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提高设计的效率便是所有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CNN算法智能模型对造型进行智能分类,设定好CNN模型,选择激活函数relu,最大池化方法,对输出结果做Softmax处理,并采用交叉商损失函数,Adam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得出高精度低损失的模型。借助该模型,能够很快地辨别所设计的结果是否符合现代陶瓷玻璃的造型设计规律以及市场的运用,以便更好更快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制作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大拙至美——中国传统夯土建筑的现代演绎
张琪
上海视觉    2023, 0 (2): 26-30.  
摘要0)   HTML2)    PDF (3322KB)(91)   

以生态文明作为国策,低碳发展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城市中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愈演愈烈,人们开始反思并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建造方式。夯土建造技术是我国传统且历史悠久的建造方式之一,它不仅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更具有生态环保的低碳特性。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夯土建造历史以及现代夯土工艺在现代建造中的应用与叙事特征,探寻后工业化时代的“自然回归”之路,打破建筑技术“一元化”的困境,借古人之智慧打造未来低碳发展之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美术与批评
李洋
上海视觉    2023, 0 (2): 93-99.  
摘要0)   HTML1)    PDF (2747KB)(90)   

在清末民初的文献中,从新文体至白话文的出现,是与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相伴而行的。从专门化的学问到普适性的价值观念,科学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现代美术的塑造,涉及到美术的技术化改进与学理化转型,使得美术成为了现代社会与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与科学早期的互文关系,则多体现在当时学界的争鸣之中,以批评的先声形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架构。从讨论的文体到辩证的分析,也体现了科学话语共同体的建构在现代美术乃至人文发展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