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上海视觉

2020 年,第 0卷, 第1期      出版日期:2020-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艺术批评

海派艺术的“大怪路子”——陈逸飞是不可复制的

陈逸飞是当代海派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已成为海派艺术的一个精神寄托,被人尊奉。本文通过笔者回忆和记叙与陈逸飞交往的一些小事,简单勾勒了陈逸飞既具有海派精明务实的作风,又兼具英雄主义的品性,既重格局又不怠细节精致,以及与其性格相应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个人艺术发展轨迹。笔者认为,陈逸飞是不可复制的,是海派艺术最有感召力的旗帜。
PDF (3329KB) 332 RichHTML 332

胸有文脉,创意无穷——兼议美展“有美一人”

中国的视觉艺术,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常常被“异化”、被“借鉴”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完全不像“中国的”。其根本原因就是丢了自己的文脉,故而视觉艺术,但凡要具备“中国味”就必须寻求中华文脉的滋养。不过,如果是表现中国的、东方的,有没有让人一看就明白的标志物或“公约数”呢?
PDF (2068KB) 321 RichHTML 321

亨利·米肖抽象绘画中的“流动存在意识”

比利时/法国作家、艺术家亨利·米肖是战后兴起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几乎同时代的抒情抽象或斑渍抽象不同,米肖的实践更多地针对某种语言学层面的存在主义命题作出回应。本文从米肖早期的评论文章着手分析,追溯其反本质主义的“流动性”存在意识的生成,并分析解读这一观念在其两个代表性的作品系列,即象形书法绘画与“麦司卡林绘画”中的具体体现。
PDF (3944KB) 456 RichHTML 456

蒋平阶生平交游钩沉

蒋平阶身处惊世巨变之时,先以云间词派代表人物出名,随后入仕抗清,终究避世隐逸。其人擅于诗词,又深谙地学,交游亦极为广博,大致可分为文学师友、抗清同仁、玄学道友等三类;如大儒陈子龙、夏允彝、姜希辙、黄宗羲,诗文名家毛奇龄、陈维崧、朱彝尊,抗清名将张煌言等人皆与其结交甚深。本文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梳理分析,寻找蒋氏一生的交游往来,还原一个真实、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展现一个不屈节求荣不献媚于世、得意时尽责为公、危急时挺身而出、失意时淡定从容的正直君子。
PDF (1713KB) 384 RichHTML 384

好一出人性的生死拷问——《春秋二胥》剧评

作为传统戏剧样式,上海京剧院的新编戏剧《春秋二胥》纯粹而大胆的艺术探索,难能可贵。首先该剧在主题阐释上,围绕伍子胥的性格悲剧,建立起了扎实的人性探索,呈现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其次,该剧的人物设计打破了历史固化思维,更富层次感。最后,该剧演绎精湛,表现写意感强,做到了言近旨远。当然,该剧在围绕崇高的核心美感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但瑕不掩瑜,《春秋二胥》把传统京剧的现代艺术探索,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PDF (1867KB) 345 RichHTML 345

论石挥表演理论中的离心向心及其当代意义

才华横溢的石挥,作为 20 世纪中国最优秀的话剧、电影艺术家之一,塑造了许多成功的舞台形象。痴迷于表演的他,呕心沥血从自己的演艺经验中提炼创作出了属于其自身的独特表演理论,其中就包括表演的离心与向心理论。为纪念石挥诞辰100周年,《石挥谈艺录》重新整理出版,一方面让石挥和他的作品重新进入我们视野获得重生,另一方面肯定了他的表演理论具有当代意义。本文以石挥笔下的离心力表演和向心力表演为切入点,旨在探究石挥的表演艺术观及其在舞台中的实践,从而阐释其表演理论的当代意义。
PDF (1527KB) 323 RichHTML 323
理论研究

政治经济转型时期上海电视的革新崛起

上海电视的革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为大众传播研究显示了一个不同体制下传媒发展的新模式。改革开放时期的政治经济转型赋予上海电视重大的机遇,从新闻改革、文化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到人事改革等诸多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使它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从而成为社会功能齐全的大众传媒,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上海电视是中国传媒崛起的一个具有引领性意义的典范。
PDF (2379KB) 347 RichHTML 347

寻找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话语“锚地”

我国传统手工艺被当代艺术为了适应西方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的持续借用而日益凸显,并在艺术批评话语中,这种借用被彰显为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是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全新传播途径。本文将传统手工艺的地方性文化内涵放在传统和当代语境中,运用“文化菱形”理论模型和符号学理论,对这类艺术批评话语予以解析认知,认为这是艺术批评这一“文化菱形”模型中的中介者,发明意义的修辞学符号游戏,即将艺术批评语言变成修辞的力量,但并不是传统手工艺符号本身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传播符号意义。当代艺术对传统手工艺的借用,属于参考其文化价值和借鉴其元素、程式,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元素、材料工艺进行改造、解构和组合的艺术创新方法,其话语仍然是“西方的”,并不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必须在这类艺术批评话语中,寻找传统手工艺的话语“锚地”。
PDF (2330KB) 305 RichHTML 305

老字号品牌重塑中的文化再创新研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趋升温,给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然而,老字号品牌的现实与发展困局重重。本文阐述了老字号品牌作为推动本土经济的引擎,品牌的再创新策略是其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老字号品牌再定位、年轻化的角度展开分析,指出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创新,是通过对其整体的价值评估后,优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特别需要品牌策划者与管理者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尺度。而且,在品牌的年轻化塑造过程中,真正理解时代的变化,运用新媒体的营销与传播,使老字号品牌焕发出当代新价值,同时,在相关实施中达成传统文化理念与当代价值观的普遍通用性,老字号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历久弥新的常青树。
PDF (1496KB) 439 RichHTML 439

“宁信而不顺”——浅论翻译家鲁迅

清末严复提出的“信、雅、达”概念,被不少翻译者奉为圭臬,“三字真言”几乎成为翻译界的标准。鲁迅别树一帜,举起“宁信而不顺”的大旗,主张“直译”,与“意译”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鲁迅译笔晦涩难明,且被熠熠文名掩盖,以致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翻译家鲁迅,绝少为世人所知。在翻译文学类、科普类作品之余,鲁迅还翻译了大量的艺术类作品,如《艺术论》《文艺与批评》《近代西洋美术史潮论》,为中国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PDF (1826KB) 438 RichHTML 438

传统麦西来甫游戏和其社会文化功能探讨

中华优秀文化一部分的维吾尔麦西来甫是以娱乐、品德教育、聚餐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麦西来甫一般都在农闲时举办,是男女老少都可参加的歌舞、游戏、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相结合的一种歌舞形式活动,其中游戏是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具有传递艺术和道德品质的社会作用,认为麦西来甫游戏具有消除疲劳、发泄痛苦、调整身心、广交朋友的社会功能。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和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麦西来甫游戏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PDF (2738KB) 508 RichHTML 508

疫情信息视觉传播的特点、价值与反思——基于丁香医生“实时疫情”的分析

在新冠肺炎暴发期间,疫情信息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媒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有效传达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疫情认知,影响公众的情感态度,成为时下值得探讨的问题。丁香医生“实时疫情”的推出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转发,并一度成为公众讨论疫情的重要信息参考。本文以丁香医生“实时疫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视觉传播行为概念,分析疫情信息视觉传播的特点和价值,并对其背后的数据进行批判性反思。
PDF (1525KB) 352 RichHTML 352

作为网文叙事技术的前景化跨界——“两个故事世界”研究

长篇网络小说的作者们创造出各种新的叙事技术。“两个故事世界”是网络文学创新叙事技术之一,常常运用于玄幻小说的魔幻、奇幻、架空、穿越等网文子类型中,其特点是:作者为小说作品设计“两个故事世界”,一个是“前景故事世界”,一个是“背景故事世界”,通过“前景化”跨界叙事技术,使主人公超越人类的生命周期和人类的物种疆界,并将“背景故事世界”中的叙事要素“前推”至“前景故事世界”,构成驱动小说情节主线变化和转折的叙事动力,进而呈现为某种戏剧性或视像性叙事奇观。“两个故事世界”的“前景化跨界”,不仅是网络小说作者设计故事框架和配置情节的结构性驱动机制方面的类型化叙事技术,而且给传统叙事文学带来了划时代的挑战和创新,表征了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文学叙事的虚构想象空间与创意写作技术。
PDF (1669KB) 325 RichHTML 325

水墨在中高龄人群服饰图案应用中的接受度研究

本文从中高龄群体对服装的需求出发,根据其服装的特色,探讨水墨图案在中高龄服饰图形应用中的接受度。并通过针对水墨在中高龄服饰图案中的应用研究,对水墨在中高龄服饰图案设计中的意义进行探讨,认为水墨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水墨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有很大的空间。
PDF (2053KB) 324 RichHTML 324
教学探索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产品设计教学实践

本文在分析以文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和步骤。通过《文化元素与产品设计》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步骤、模式等几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研究、总结了以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产品设计方法。
PDF (2041KB) 307 RichHTML 307

关于表演形体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

如何创新发展表演形体课程体系建设,使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武术、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完善自我,激发创造力,是表演形体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命题。本文结合作者十多年来从事本科形体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实践,系统阐述了表演专业形体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通过形体基础训练、肢体语汇学习、中外风格化形体训练的系统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完成对自我身心的认知并完善自我;通过解构风格化舞蹈的基本语汇元素,激发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自发地使用各舞种的基本动作元素创造性地编排表达;拓展学生的气质类型并通过外在的肢体语汇的表达,找到未来塑造人物的进入方式和心理支点。使得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摸索出更多塑造人物的内心依据和外在手段,在未来的演艺生涯中终身受益。
PDF (3133KB) 301 RichHTML 301